國際學術交流同傳口譯五條經驗
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入發展, 近年來我國對外學術交流活動也越來越頻繁。億維北京翻譯公司認為,由于學術交流是某專一學術問題的交流,這一類型的口譯, 除了具有一般口譯的特點外, 還具有一些自身具體的特點, 其特點為:
1. 國際學術(shu)會(hui)議(yi)是涉(she)及(ji)某一領域的高層次的專題(ti)交流(liu)。其交流(liu)對象與(yu)參與(yu)人多為該領域、該專題(ti)的資深專家、學者(zhe)、學術(shu)帶頭人, 或學術(shu)新秀。他們多有(you)與(yu)此(ci)專題(ti)有(you)關的研究特(te)色、系(xi)統理論和專題(ti)見解(jie)。
2. 國(guo)際(ji)學(xue)術(shu)會議是中(zhong)外(wai)學(xue)術(shu)界學(xue)術(shu)新(xin)成果的(de)集(ji)中(zhong)展(zhan)示。這種學(xue)術(shu)新(xin)成果的(de)集(ji)中(zhong)體(ti)現在新(xin)內容、新(xin)成果集(ji)中(zhong)、范(fan)圍集(ji)中(zhong)和時間集(ji)中(zhong)。學(xue)術(shu)交流匯集(ji)了(le)各(ge)種流派與思想, 代表了(le)各(ge)個地(di)區與國(guo)家,包括了(le)學(xue)者們(men)短期(qi)與長期(qi)的(de)研(yan)究成果。
3. 國際(ji)學(xue)(xue)術會議(yi)的(de)內容及(ji)所探討的(de)問(wen)題大多理(li)論性(xing)強(qiang)、學(xue)(xue)術性(xing)強(qiang)、抽(chou)象性(xing)強(qiang)、尖端(duan)問(wen)題多、口譯(yi)難度大。學(xue)(xue)術交流(liu)不(bu)同于一般(ban)的(de)思想(xiang)交流(liu), 有(you)其專(zhuan)業(ye)深度與廣度。沒有(you)專(zhuan)業(ye)知(zhi)識或不(bu)熟悉該學(xue)(xue)術專(zhuan)業(ye)的(de)人, 是無法交流(liu)的(de)。這對學(xue)(xue)術交流(liu)口譯(yi)提出了很高(gao)的(de)要(yao)求(qiu)。
4. 國(guo)(guo)際學術(shu)(shu)會(hui)議(yi)的(de)(de)地點既有(you)在國(guo)(guo)內, 也有(you)在國(guo)(guo)外舉行的(de)(de)。在國(guo)(guo)內的(de)(de)學術(shu)(shu)交流是(shi)(shi)指(zhi)由(you)(you)我(wo)國(guo)(guo)有(you)關單(dan)位(wei)主持召(zhao)開或(huo)由(you)(you)我(wo)國(guo)(guo)和其他國(guo)(guo)家(jia)共同(tong)在我(wo)國(guo)(guo)召(zhao)開的(de)(de)國(guo)(guo)際學術(shu)(shu)研討(tao)會(hui)。國(guo)(guo)外學術(shu)(shu)交流主要(yao)指(zhi)地點在國(guo)(guo)外的(de)(de)學術(shu)(shu)交流會(hui)。無論是(shi)(shi)在境(jing)(jing)內還是(shi)(shi)境(jing)(jing)外的(de)(de)國(guo)(guo)際學術(shu)(shu)會(hui)議(yi),對口譯(yi)員都有(you)很高的(de)(de)要(yao)求。
5. 國際學術會議上(shang), 做(zuo)(zuo)學術報(bao)告(gao)或發(fa)言的(de)人, 通常會借助于電腦(nao)及(ji)音像手(shou)段來幫助說明(ming)抽象問題、表達復雜的(de)過程等。其(qi)優(you)點是直觀性強。從(cong)這個(ge)意義上(shang)看, 現代化的(de)輔助手(shou)段, 為口(kou)(kou)譯員做(zuo)(zuo)了許多說明(ming)解釋(shi)工作。由(you)于圖片、表格及(ji)示(shi)意圖, 一看就(jiu)明(ming)白大意, 口(kou)(kou)譯員此時只(zhi)需(xu)簡要譯出標題及(ji)項目內容, 意思就(jiu)十(shi)分(fen)清楚了。其(qi)他類型的(de)口(kou)(kou)譯沒有這種有利條件。
6. 中外學術(shu)交流(liu)一般規模較大, 要求發言(yan)、介紹(shao)研究(jiu)(jiu)情況的人多, 時(shi)間緊, 因此一般采取限時(shi)發言(yan)一刻鐘左右, 以便使更多的專家(jia)學者有機會介紹(shao)研究(jiu)(jiu)成果(guo), 交流(liu)學術(shu)思想。

國際學(xue)術交流同傳口譯五(wu)條(tiao)經驗
鑒于上述特點, 口譯員在進行學術會議口譯時, 建議采用下列技巧:
1. 考慮到學術交流內容的“專”與“新”的特點, 口譯員應熟悉專業及其發展動態、準確運用專業術語、譯語要符合專業特點。因此, 譯語中要避免使用“ 外行話”。
2. 考慮到學術交流學術性強的特點, 口譯員的譯語必須十分嚴謹、準確、正式, 這樣的語言有助于表達學術概念、科學定義及論證。
3. 考慮到學術會議有時間限制的特點, 口譯員在口譯時, 譯語應該相應做到簡單明了, 不拖泥帶水。假如, 學術報告人的10分鐘發言, 而口譯時用了15 分鐘才譯完, 這是不恰當的, 這說明口譯用語及結構都較哆嗦和冗長。
4. 在限時發言的學術交流中, 在不失原意、不走樣的前提下,口譯宜采用簡要翻譯, 口譯員的反應要快、口譯也要快, 即口譯要從簡從速。
5. 國際學術會(hui)議口(kou)(kou)譯, 尤其(qi)要(yao)把好(hao)(hao)“ 準確(que)”關。為了確(que)保這點(dian), 口(kou)(kou)譯員事先要(yao)吃透、把握(wo)好(hao)(hao)論文精神、記住主要(yao)論點(dian)。不懂的地方, 多向(xiang)專(zhuan)家請教(jiao), 對于定義、觀點(dian)、解(jie)釋(shi)和論證, 自己先要(yao)弄明白, 自己不懂的問題, 就很難向(xiang)別(bie)人解(jie)釋(shi)清楚(chu)和翻譯清楚(chu)。專(zhuan)業術語一定要(yao)記得(de)爛(lan)熟, 無(wu)論聽任何術語, 要(yao)馬上就能對號(hao)譯成中(zhong)文或英文, 這對準確(que)表達將有很大(da)幫助。
億維翻譯專業編輯